的確,通常我們設立的目標,往往在潛意識中成了"一生追逐的夢想",似乎這輩子就為該目標而奮鬥。最常見的三個演變路徑,一是目標被淡忘或遺棄,另一是方法錯了或命運乖離,窮盡心力卻徒勞無功,最後抱憾而終。這算是最苦命的。第三個是目標達成後,因沉醉或大頭症而失去心思意識的平衡。這樣的樣版,不但屢見不鮮,亦是人性盲點的捉弄。孫中山先生說得好: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以抱著不斷地服務人群為基礎心態並從中體驗快樂感、成就感與幸福,或許可以卸下"到底何謂成功人生"的迷思吧。參考來源: "「成功」,在被提及的瞬間,就已經陳腐。由於經營環境時時刻刻在發生變化,一味地仿效別人的思路和方法,或者是全權委託他人的那種自己不動腦子的做法,是絕對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對自己或他人一些過去的成功做法的複製,也是全然沒有意義的。"- 天下雜誌 - 《成功一日可丟棄》拋棄成功 名人讀書會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