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人生會議

人們
總以為命運是 被安排的
特別是不幸的遭遇 常習慣將之歸咎於是 天註定的...

是來自上天 老天爺的處罰
是來自上輩子的 因果 業障
是欠某人的前世債...

你並不等於你的八字

仍然有許多人們
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出生八字當成是自己的人生寫照

一遇到某個老師說啥將來不好的情景時 就會煩憂
然後再趕緊尋找另一命理老師
看看能否聽到"好聽"的解析來取代擔心...

錢 vs 富

台語中 "有錢人"和"好葉人"(富有的人) 的差異在那兒?

你可以同時當有錢人和富有的人

但是 不可不知富有人那"永遠花不完的十萬元"源源不絕的魅力!
CahayaBiru.com

Positive | 正面思維

by: aloon 11.10.2009

y5jvtbnzue_QOMVUQt0Ulrphmm5LWpCkbdHo1_500

要有正面的思維 因為思維會延伸為你的言語

要有正面的言語 因為言語會轉換到你的行為

要有正面的行為 因為行為會累積成你的習性

要有正面的習性 因為習性會塑造出你的價值觀

要有正面的價值觀 因為價值觀會造就你一生的命運

-- 甘地 --

“Keep your thoughts positive because your thoughts become your words.

Keep your words positive because your words become your behaviours.

Keep your behaviors positive because your behaviors become your habits.

Keep your habits positive because your habits become your values.

Keep your values positive because your values become your destiny.”

Mahatma Gandhi

滑順如絲的第一次…

by: aloon 11.05.2009

kpz480gewx_1223171252335613

這真的是一個講求快速的社會,特別是這幾年的書局中,各門各類領域的參考書籍,都不得不打著類似「如何在七天之內…」、「三天讓妳成為…達人」或「一天就搞懂…」的書名,來吸引有興趣的讀者。不可諱言,越是需要強調可以速成的技術,往往也透露著那項技術不好學,而書商也順著大眾的心態,先推出速成當購買噱頭再說,至於讀者要深入研究與否,那當然是修行在個人囉。

關於這類的學習心得分享,就讓我說說當初學打高爾夫球的經驗吧…

十多年前剛認識的一位朋友,姑隱其名就叫小麥好了,他從五歲起就跟著企業家的父親開始打高爾夫,由於不曾間斷而造就了他職業水準的技術,也是我三生有幸能向他學習打高爾夫球。記得,每每與他下場打球,他的開球總是讓前後組的陌生球友們讚賞聲不斷,當時我真是以有這樣的朋友為榮。在那時候,還有另一個好友,化名叫小羊好了,得知我正在學打球,也湊過來一起和小麥認識與學習,當然,小麥的細心和專業教導對小羊與我倆最大好處是省了一大筆專業教練費用。

練習場的練習是一定要的,特別是初學者。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第一次適切精準地將小白球擊出時,那種沒有"挖土"、沒有"揮桿落空"、沒有"角度偏移"的"亂象",只有單純地、輕巧地、無阻礙感地、滑順地…將球漂亮擊出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空"的震懾,彷彿萬籟俱寂唯有一聲"ㄎㄧㄤ",美妙極了。專業的小麥自然地注意到我的成功"處女作",直道:「就是這種感覺!」(我都還沒說半句話,他怎知我"有感覺"? 靈通?)

我說: 「是很空,但又很實在的感覺?!」(當時,實在不知道怎會同時有空和實的兩種感觸? 特別是"空"。)

小麥: 「記住這感覺,以後就只要用這感覺去打球就對了! 」

隨著"成功"次數越加頻繁,我才領會到那個"空"對我的意義,是一種渾然"沒有阻礙"的暢快。

可能是小麥本就有迎接挑戰的個性,他很快地就帶我們下球場實戰,記得我當時還跟他提問,「一般不是說要在練習場練上個半年,才有下場的基本功夫? 我們才去過練習場2次而已耶!」小麥回道: 「練習場不會間斷呀,純粹用意是因為沒有球場場地的各種地形及周邊因素的考驗,你們就不知道為什麼要在練習場"苦練基本功",自然也不會明白各種地形的考驗與基本功的關係,也更加不會知曉每一次白球入洞的感覺是什麼,為何而戰、如何應戰和戰利品是什麼,都在實戰場地中!」(至今,每次想到這對話,都得再次佩服這個平實廢話不多的小麥,竟然能說得一口好哲理呀。)

由於我一直或沉浸或找尋那個揮桿成功的"空與實"的美妙,初學那段時間根本就不在意"打幾桿"的問題,倒是小羊就飽受"面子"的折磨了。小羊是個某種運動的國家代表選手,他常說他不相信小白球有什麼難的,但問題就出現在當人們越是急著表現,基本功的紮實與否就越受到考驗,更遑論隔行如隔山了。好像就在第三次與我們下場時,小羊因為中途某一洞的揮桿狀況很不好,不是挖土就是落空而使他的火爆個性大發 (當然不是針對小麥和我),抓狂似地像農夫鋤土的砸桿動作,斥喝宣洩: 「xxx,我真的連十八洞都打不完,老子這輩子不打高爾夫總可以了吧。」當時場面一點也不尷尬,因為運動員的脾氣本具爆發力,正常!當然啦,小羊自此就再也不打高爾夫了。於是就這樣,小麥帶領著我到處打球,經年累月地在練習場與球場間的交錯練習,好讓我一直琢磨著"揮桿成功的感覺"和"各個不同球場的考驗",然而,球場環境變化何其多,卻只單單考驗一個基本功-- "駕輕就熟的心智"。

最近這幾年雖然因為時空因素的不允許而暫時封桿了,但是過往那段長時間下來的高爾夫球經驗告訴我,事事項項一定得要如同練習揮桿到"駕輕就熟"的境界,才有應對如球場千變萬化情勢的能耐。

時下許多年輕人和我以前年輕歲月的理想很雷同,都有一股出人頭地、渴望成功人生的企圖心,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越發覺得人們很容易地將追求成功當成虛幻的口號而不自覺,更甚者,也有人只是把住豪宅買名車花大錢當成成功的目標,反而疏忽了自己才能基本功的紮實度,這樣一來,只要遇上流年運勢稍差或環境因素變化,就很容易會發生理想泡沫化的情形,著實禁不起考驗。

我無意暗指那些以速成為書名的不好,單純只是要提醒追求人生大夢的同好們,無論吃飯的傢伙也好,興趣的培養也罷,練習與實戰間的反覆錘鍊,才是所謂"成功的基本功",而每一次的進步才是"成功的軌跡"。對於傳統時代的徒弟出師所需的三年四個月,千萬別訕笑那漫長的學徒光陰,真功夫的學習當如是;對於書局中速成學習的噱頭,千萬別信以為真,以為看看書就可當達人,到時恐怕不是書名騙不騙你的問題,而是你是不是在騙自己才是後續會遇到的考驗點。

還記得第一次,賣出產品或生意談成和客戶簽完合約的感覺嗎? 

還記得第一次,千方百計好不容易才約到喜歡對象的喜悅感覺嗎?

不管你在什麼事件上第一次成功的喜悅,如朋友小麥所說,一定要記住那個感覺,並用那個感覺,來應對你要達成的目標。所以,如果你在某個領域裡,一直沒有第一次成功的經驗,別放棄,捲起袖子彎下腰… 繼續嘗試,只要你找到第一次成功的感覺,那表示你已經踏上康莊大道了。

滑順、無阻礙、駕輕就熟的時刻,就是成功附身的當下。Enjoy it.

心的溫度,自己決定!

by: aloon 10.30.2009

28658-fullsize

一位白髮 蒼蒼的老 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 
「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

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教授說著,取出一個玻璃容器,又注入了

半容器清水。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現在我們將它製冷。」

過了一會兒,容器取出來了,裡面的水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

教授說:「 0℃以下, 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動了。」

「現在,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爐上,並點燃了酒精爐。

過了一會兒,冰漸漸溶化成了水,後來水被燒沸了,咕咕嘟嘟地翻騰出一縷縷乳白色的水蒸氣,在實驗室裡靜靜地氤氳著、瀰漫著。過了沒多久,容器裡的水蒸發乾了。

教授關掉酒精爐,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說:「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

學生盯著教授,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

教授看著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水哪裡去了呢?它們蒸發進空氣裡,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

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但是……」

教授口氣一轉,嚴肅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

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

教授說:「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 0℃以下,

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

他的整個人生境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

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

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 大地;

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熾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

成為雲朵,他將飛起來,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

「不,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水的溫度靠火的加溫達到 100℃,而人心靈的溫度則靠正面的思考、樂觀的心、

親友的關懷、溫柔體貼的心、對這世界的好奇心、勤奮努力等等來加溫。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各位朋友們心的溫度升到滿滿的 100℃,

讓您我的生活變的更多加采多姿。

聰明的人,喜歡猜心;雖然每次都猜對了,卻失去了自己的心。

傻氣的人,喜歡給心;雖然每次都被笑了,卻得到了別人的心。

得意人前勿談失意事,失意人前勿說得意事。

得意時,勿忘陪您走過失意時的朋友。

誰偷走了你的相機

by: aloon 10.28.2009

PA240004 (圖:兩歲多的女兒)

大概沒有人選在悲傷的時刻,會想要拿起相機做拍照留念吧!

 

多數人的生活照,應該都是歡笑、快樂、幸福、滿足、感動、美好… 的相片吧!

 

你多久沒有拍照 就代表你多久沒有快樂的片刻 … 你認同嗎?

 

那麼,是誰偷走了你的相機?

還是是誰偷走了你的快樂?

 

上班、工作、賺錢 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 … 很多人這麼說  也無需反對

但是 更美好的生活 不必用最新的相機機型 最in的手機 最夯的車型 最頂級的豪宅… 來取代

因為 人在努力追逐"最好的"的過程中

往往最容易忘了最美好生活的本質… 也就是享受當下的富足

 

時間的運轉非常的快

如果你不偶爾停下腳步 看看自己的周遭 來享受當下的片刻幸福

那你可能會錯過許多美好… 在生命中 !

 

拿出你的相機 … 笑一個吧 : )

登高望遠

by: aloon 10.26.2009

“Nobody trips over mountains.

It is the small pebble that causes you stumble.

Pass all the pebbles in you path,

and you will find you have crossed the mountain.”

沒有人會被山脈絆倒.

通常會造成你跌倒的都是小石塊.

一一通過你前進路途上所有的小石頭後,

你將會發現你已經越過了整座山陵。

tuesdays-with-morrie-video-release-poster-c10120532
還記得很久以前
應該是在"青年的四個大夢"  那個年代吧 (1980初版)
社會氛圍 強調的是"良師益友" 與其影響一生的重要性
現今社會步調加快
講求的是職場貴人 金主貴人 事業貴人… 居多
才得以適切地跟上經濟發展的脈動

然而 一時的貴人 值得感恩
但是 一世的貴人 卻是感動
=====================================
線上影片直播: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阿綸電影院
書本資料: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米奇. 艾爾邦

貪欲

by: aloon

























沒有貪欲 就少了人性
少了人性慾望的追求 就少了對人性的深刻體認

佛書 經書 聖賢書
都是前人在歷經人性貪欲的反覆得失後 所琢磨出來的智慧
是生活與人格修行的參考 但絕不是成佛成道的捷徑
所謂...
沒去過地獄 哪知曉天堂的來到
沒經過黑夜 哪明辨白天的光明
沒有貪噌痴 哪悟得放下的智慧

修練 不單讀萬卷書 更要行萬里路
這萬里路 非狹義的旅行而已
更應該是 廣義的人生階段經歷...
比如...
體認黑夜白天與春夏秋冬
經過生老病死與悲歡離合
處事起承轉合與勝敗得失
人際愛恨情仇與喜怒哀樂...盡是萬里心歷路...

除非年輕就皈依宗教 (各種宗教皆是)
則可因學習與奉行無上生命智慧教義而淨化生命
不然 未經人性社會考驗 直接拿佛經聖賢書來當現實生命準則
多數機率會掉入象牙塔的迷障中
(再次強調 早已皈依 另當別論 因那人生課題是不同的)

想要修練自我 也是一種貪欲
那是承認貪欲存在的心態

想要突破自我 還是貪欲
一種認為自身不完美的反面心理

無我 才能觀自在
自在 不是遠離欲望 逃避現實 找到一個讓你安全自在的地方
自在 是在欲望環境 嚴苛現實 仍可迎刃而解處之泰然的態度

貪欲 是人性本然 也是神性 佛性
差別在於 如何與之自在共舞的覺知罷了

hs1xsju3_ice-sculptures_4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求職經驗:

面試時與面試官相談甚歡…

當時對方也說你的學經歷各方面很符合該公司的求才要點…

福利、薪水、細節 … 都鉅細靡遺地彼此交換意見…

也說可能會很快地通知你去上班 … 再次確認你最快可上工的日期…

一切的一切 看似面試官幾乎要把"你已錄取了"脫口而出…

然後 帶著"等候通知"興高采烈地回家  沿路上 整個心已經幻想起開始上班的愉快了…

當然 人力銀行的網站 就自然地先擺在一旁不管了

因為 "應該就是會錄取的啦" !

 

幾天過去 一周過去…

後來終於來mail / 簡訊/ 電話… 告知

對方公司很欣賞你的才能 但是由於… 所以… 沒有錄取…

這樣的晴天霹靂 應該蠻多人有這樣的經驗

 

從這狀況中 有經驗的求職者 自然會學到幾個應對心態:

1. 不要單戀一枝花。感情不花心 但求職一定得花心

2. 不要視為理所當然。與面試官怎麼相談甚歡 並不代表已經錄取

試想 面試官也是想在手上握有多一點的候選/備選人 話中難免透露著"有希望"的訊息!

其實 若站在他的角度來看 也算必要之惡啦!(當過面試官就知道的)

3.  就算自認某個面試滿意 還是要繼續面試直到已經上工為止

4. 別責怪和懷疑自己。求職要被錄取的客觀影響條件很多 並非是你自己能掌控的!

 

這第四點,正是在許多求職者身上看到的自我心態的陷阱,特別在連續兩三個求職失敗後,

求職者多會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並且自信心也就隨著各種負面思想而愈見消彌。

可怕的是,當第一步走進這責怪自己的陷阱後,面對其背後具有競爭意義的面試,往往就會

逐漸喪失鬥志與勇氣,即使隨後有第二次面試機會,心中的自信也因已自我打過折扣,就不易成功,

於是如骨牌效應般地導致後續求職意願下滑,而人力銀行往往是要上不上或無心式地瀏覽罷了。

 

這種情況,若無家人好友的鼓勵和支持,隨著時間流逝,要找工作就會難上加難,

特別是失業超過六個月以上者,情況就越明顯。 再加上,當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時,

求職之路是絕對踏不出去的。

 

在紫微斗數的流年裡,雖然是有求職的順利與否的契機點,

但是,我總覺得"信心"才是主導是否順利的主角,當你沒有了信心,

即使我把最佳錄取流月精確地推算出來也是白搭的,因為連你都不相信你自己了,

流年流月… 就不必了!

 

寧願你怒罵那個面試官,也不要你責怪和懷疑自己,而掉入那看不見的陷阱。

更希望你把怒氣轉換成動力,繼續向前走,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

12招秘技- 保住飯碗不被裁員

by: aloon 10.20.2009

不管景氣是否回升 經濟已經開始復甦與否

大部分在職場上的人們 大多都很清楚

除非被高薪且有保障地挖角

不然 實在不敢隨意說換就換工作

畢竟 各產業的經營者 吃力的還是比輕鬆營運的來得多

先保住飯碗不被裁員 恐怕是大家當前的第一要務

 

雖然我也贊成 待人處世上凡事要正面思考

但若在前提有先做好基本措施與準備

那樣才不會使正面思考的原意 流於虛幻或變成"拿香跟拜"喊口號

阿綸在這裡提供12個保住飯碗的基本要項 與大家交流:

1. 清楚定位與明確掌握好你自己的工作內容、部門目標和老板的期望

切勿打混度日 像台語講的: 穿吼水水 等領薪水 … 是不行的喔!

2. 要掌握公司與職場的訊息脈動 偶爾要跟同事一起吃吃午飯或交流

當然不是要你去搞小團體聊八卦… 重點是別當"職場荒野裡的一匹狼" 

除非 貴公司或部門性質特殊 完全是獨立作業 人人不相往來 那另當別論

3. 上司交辦事項 要特別執行徹底 這是正面的巴結 可獲得上司的信任感

當然啦 能做到讓部門主管以你為榮臉上有光 肯定也是好事一樁的

4. 持續學習新的職場技能 除增加職場自我"被利用的價值"外

更重要的是 在無形中也可從新技能學習裡 挖掘自己從未發現的才能與天分

5. 自己工作認真的一面 要能被上司看得到 不管是有形的工作模樣或無形的工作效益

別自命清高光說"不與人爭"…的傻話  那是對不起你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心力的

而且 也要讓上司感受到 他這份薪水 付在"看得到"的人身上或事情上 … 要一石兩鳥!

6. 若臨時被要求早到或加班晚下班 先別急著抱怨

藉這機會來表現自己 且當這臨時任務執行得好

自然可以與上司情商是否有加班的必要  何需在一開始狀況不明就先反抗"加班" …不智之舉 !

7. 有額外特殊任務 而上司需要"義工"協助時 儘量義務參與

相信 就算是鐵石心腸的上司 也能感受到你對公司的"認同感"呢! 但別心不甘情不願喔!

8. 對於你自己經手或完成任務的工作 自己都要一一悉數記錄下來

除了自己每隔一小段時間可自我檢討外

在有必要時 是可以讓上司看到你的工作記錄進而使之認同你的工作歷程與貢獻軌跡的

但是有一點萬萬要記住: 別以為全公司只有你最認真 … (多數人都這麼覺得啦)

那樣 只單會讓你覺得"職場老是不公平"之感 並徒增自我困擾而已 別無好處!

9. 多和公司裡工作認真的同仁一起共事或交流

所謂近朱者赤 可以讓你更融入職場中 更加正面思維的工作態度或熱忱

10. 做好被裁員的最壞心理打算 就不再去空想或擔心這檔事

並持續學習職場技能、做好上述提醒與做好自己職責工作 … 就好了!

11. 要有人生後半段的粗略規劃 在空閒時間多多接觸與琢磨該計劃中的人事物…

若原本就是自己的興趣 嗜好或是天分所在 那是最好的 如此 更能為自我未來的可能性加分

12. 不論在工作職場或家庭生活中 都要能保持健康 光明與正面思考的生活態度

裁員之禍 自然會離你越來越遠 !!!

 

台語俗諺: 樹頭站得穩,就不驚樹尾做風颱 ! … 就這個道理 !

有人問: 活超過120歲以上的命盤要如何算?

[問題連結與人瑞相關報導]

======================================

紫微斗數 是一門所謂的祿命學
其功能在於推算常人對 "妻財子祿" 的追求運勢
也就是泛指的 "感情 錢財 子女 官祿" 所組成的社會型態架構
對於上了年紀 或了悟世間紅塵 或年老癡呆 或處於無爭無求環境...
紫微斗數就不必派上用場了

人的大腦是一個藉由各種因素引起思考
而會產生電磁效應的器官
當面對不同的環境或人事物的碰撞
會產生自我生存(利益)的思考
一旦有了思考 就會由大腦突觸產生的磁波
來與環境的磁場互動 進而產生量子的磁波碰撞
且因人人個性不同 學習不同 追求和在意的事項也不同
就會產生不同的觀念 來處理當下的環境問題
以便讓自己有生存(利益)下去 或 選擇放棄的動作...

換句話說
年紀到一個程度
或 人生體驗到一個階段
或 所處的環境使然...
若不再需要藉由大腦的突觸來引發個性 觀念 作法 選擇...
來煩惱於世間常存的妻財子祿

那麼 也就不需要用到紫微斗數了

因為 紫微斗數 是祿命學 是給追逐名利 權勢 金錢 ... 專用的
對於 停止追求 與 放下一切的人... 是無用武之地的

如果說人有生辰八字 來斷禍福 [可參考我的文章 按這裡]
那就好比地球的經緯度 來作氣象預測與環境對應的研究
當人瑞不需要追求名利權勢時
就好像是身處桃花源一般...
而桃花源 是不必做氣象預測的
因為 天天都是好心情 自然天天都是好天氣
管他什麼經緯度... 一樣不管用 !

倘若 您非要算不可
那麼 120歲以上的人
其十年大限 會回歸於第一個大限
唯一要注意的是 該大限的宮干與延伸的各宮宮干
要延續上個大限而來 不再以原盤的五虎遁月所得之宮干
而其流年運勢 依然與常人一樣 按造常態的流年推算即可

婚姻 | 時間契約

by: aloon 10.15.2009

a93odkjww8_2j4uagh

如果我們結婚時
要簽婚姻的時間契約
你願意嗎?

如果我們只簽一年
那你願意用一輩子的愛與關懷
在這一年內 全用來好好愛我嗎?

如果我們要簽十年
那你願意讓我們選在你運勢最差的十年大運之時嗎?
因為這樣你就不會因運勢太好的忙碌而疏忽了我
也就有更多的時間來陪我

如果我們要簽一輩子
那你會不會把你的愛
切割成數十等份 然後分成一年一等份地 每天只剩一點點地愛我?
甚至 淡忘掉怎麼愛我?

紅綠燈

by: aloon 10.14.2009

SONY DSC
紅綠燈 是都會區最常見的交通號誌之一
是很容易遵守的: "紅燈停 綠燈就走"
這對多數人而言 挺簡單的
但是林立於生活中的紅綠燈 就相對要花些心思來遵守了...

比如說
小孩子的紅綠燈 就是家規了
也可延伸說成家教 嚴肅點也叫家法
不過 應該大部分家庭 是沒有用"明文"來規定吧
說穿了 就是從小到大 父母說不可以的就是家規
也就是小孩子行為舉止的紅燈標誌
一般而言 所謂的家規 大人說了算
不過 有時是看大人的情緒而定的
心情好的時候 原本會被處罰的事由
就會被網開一面了!
於是 聰明的小孩 就開始從中學習如何看大人的臉色
來游走於家規裡 以免受罰

上了學校 也有紅綠燈 就叫校規
這就比家規麻煩些了 因為是有明文規定的
舉凡常見的爬牆 抽菸 打架... 怎處罰 (似乎)都有記載
雖然 鮮少學生去研究校規
但至少 哪些事違反校規 大抵是清楚的

這裡 有個小故事 算不算違反校規 我現在倒是不禁玩味起來...
我念的高中原本是所男校 (二十多年前)
會被記過的是哪些勾當 誰不知道 光看佈告欄就知八九
也就是天天偷偷做的那些事 只是有沒被教官逮到的差異罷了
老教條 老規定 沒新鮮的
直到念高三時 才知道有件事 校規也管
話說學校在我高三那年起開始招收第一屆女生
一個學期都還不到 同班同學就把一個學妹的肚子搞大了
當時這同學是以破壞校譽為由 被記大過
現在想想 當時學校的校規 恐怕還來不及"立法"性關係的規定
就已經被同學超越了
男同學面對女生家長及後續的部分不談
單就這一個破壞校譽的涵蓋範圍 想想還真是寬廣
只是 當時大家也覺得 同學肯定理所當然地會被記大過
在那一個多數學生沒有異議的年代

出了社會 成了大人 紅綠燈就更多了
憲法刑法民法...很多人搞不懂的一堆法律 是一定有的
交通規則 稅法 公司法 勞工法 ... 也是一堆可獨立探討的規定
這些有形的 有明文規定的 還算好的 萬一觸了法 該怎就怎看著辦
重點是 還有更多無形的紅綠燈...
上司下屬間 同事間 人際關係與職場倫理的紅綠燈
婆媳 姑嫂 妯娌... 的紅綠燈
愛情 友情 情侶 夫妻 婚姻... 到處都有紅綠燈
若再加上所謂"道德"的紅綠燈 那就真數不清了

想想 當大人 還真累
難怪 大人都不由地規定小孩子 "這不行 那不可以..."
因為自己就生活在到處都是紅綠燈的環境中

不過 最有趣的 就是如同常聽到小孩子說的: 為什麼大人可以 小孩子就不可以?
相信大多數的例子 看新聞及社會百態即可 不需贅言
最經典的莫過於我自己眼中 政治高官的"闖紅燈了"...
"在紅燈亮著的街口 大夥都依序停下來了
只有他們一家子 視若無睹 沒命似地闖了過去
當下 當大夥還在目瞪口呆 接著議論紛紛 再覺不可思議 最後回過神時
闖紅燈的 已經不見蹤影了"

有人說: "真不要命 就這樣闖過去!"
旁人回: "誰說他們闖紅燈了 你沒看到交通管制的與護送的嗎?"
路人道: "哪是...別亂說! 這分明是學我們以前台中飆車族的風格... 紅綠燈 參考用的而已!"

這時 我突然又想起高中同學的那支"很籠統"大過
當時大家看似理所當然
其實 只要被鑽個漏洞或巧妙的手法 大過可能是記不成的...

"又有人闖紅燈了 唉!"  有人叫喊著
"在哪裡?" 穿制服的問了...

最後
綠燈亮了

大家又繼續向前走了!

Revenge of Right Brain

by: aloon 10.09.2009

FF_70_brain1_f
When I was a kid - growing up in a middle-class family, in the middle of America, in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 parents dished out a familiar plate of advice to their children: Get good grades, go to college, and pursue a profession that offers a decent standard of living and perhaps a dollop of prestige. If you were good at math and science, become a doctor. If you were better at English and history, become a lawyer. If blood grossed you out and your verbal skills needed work, become an accountant. Later, as computers appeared on desktops and CEOs on magazine covers, the youngsters who were really good at math and science chose high tech, while others flocked to business school, thinking that success was spelled MBA.

Tax attorneys. Radiologists. Financial analysts. Software engineers. Management guru Peter Drucker gave this cadre of professionals an enduring, if somewhat wonky, name: knowledge workers. These are, he wrote, "people who get paid for putting to work what one learns in school rather than for their physical strength or manual skill." What distinguished members of this group and enabled them to reap society's greatest rewards, was their "ability to acquire and to apply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 knowledge." And any of us could join their ranks. All we had to do was study hard and play by the rules of the meritocratic regime. That was the path to professional success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But a funny thing happened while we were pressing our noses to the grindstone: The world changed. The future no longer belongs to people who can reason with computer-like logic, speed, and precision. It belongs to a different kind of person with a different kind of mind. Today - amid the uncertainties of an economy that has gone from boom to bust to blah - there's a metaphor that explains what's going on. And it's right inside our heads.

Scientists have long known that a neurological Mason-Dixon line cleaves our brains into two regions - the left and right hemispheres. But in the last 10 years, thanks in part to advances i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earchers have begun to identify more precisely how the two sides divide responsibilities. The left hemisphere handles sequence, literalness, and analysis. The right hemisphere, meanwhile, takes care of context,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synthesis. Of course, the human brain, with its 100 billion cells forging 1 quadrillion connections, is breathtakingly complex. The two hemispheres work in concert, and we enlist both sides for nearly everything we do. But the structure of our brains can help explain the contours of our times.

Until recently, the abilities that led to success in school, work, and business we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eft hemisphere. They were the sorts of linear, logical, analytical talents measured by SATs and deployed by CPAs. Today, those capabilities are still necessary. But they're no longer sufficient. In a world upended by outsourcing, deluged with data, and choked with choices, the abilities that matter most are now closer in spirit to the specialties of the right hemisphere - artistry, empathy, seeing the big picture, and pursuing the transcendent.

Beneath the nervous clatter of our half-completed decade stirs a slow but seismic shift. The Information Age we all prepared for is ending. Rising in its place is what I call the Conceptual Age, an era in which mastery of abilities that we've often overlooked and undervalued marks the fault line between who gets ahead and who falls behind.

To some of you, this shift - from an economy built on the logical, sequential abiliti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 an economy built on the inventive, empathic abilities of the Conceptual Age - sounds delightful. "You had me at hello!" I can hear the painters and nurses exulting. But to others, this sounds like a crock. "Prove it!" I hear the programmers and lawyers demanding.

OK. To convince you, I'll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is shift, using the mechanistic language of cause and effect.

The effect: the scales tilting in favor of right brain-style thinking. The causes: Asia, automation, and abundance.

Asia
Few issues today spark more controversy than outsourcing. Those squadrons of white-collar workers in India,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are scaring the bejesus out of software jockeys across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According to Forrester Research, 1 in 9 jobs in the 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will move overseas by 2010. And it's not just tech work. Visit India's office parks and you'll see chartered accountants preparing American tax returns, lawyers researching American lawsuits, and radiologists reading CAT scans for US hospitals.

The reality behind the alarm is this: Outsourcing to Asia is overhyped in the short term, but underhyped in the long term. We're not all going to lose our jobs tomorrow. (The total number of jobs lost to offshoring so far represents less than 1 percent of the US labor force.) But as the cost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 other side of the globe falls essentially to zero, as India becomes (by 2010) the country with the most English speakers in the world, and as developing nations continue to mint millions of extremely capable knowledge workers, the professional lives of people in the West will change dramatically. If number crunching, chart reading, and code writing can be done for a lot less overseas and delivered to clients instantly via fiber-optic cable, that's where the work will go.

But these gust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re blowing away only certain kinds of white-collar jobs - those that can be reduced to a set of rules, routines, and instructions. That's why narrow left-brain work such as basic computer coding, accounting, legal research, and financial analysis is migrating across the oceans. But that's also why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remain for people and companies doing less routine work - programmers who can design entire systems, accountants who serve as life planners, and bankers expert less in the intricacies of Excel than in the art of the deal. Now that foreigners can do left-brain work cheaper, we in the US must do right-brain work better.

Last century, machines proved they could replace human muscle. This century, technologies are proving they can outperform human left brains - they can execute sequential, reductive, computational work better,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ly than even those with the highest IQs. (Just ask chess grandmaster Garry Kasparov.)

Consider jobs in financial services. Stockbrokers who merely execute transactions are history. Online trading services and market makers do such work far more efficiently. The brokers who survived have morphed from routine order-takers to less easily replicated advisers, who can understand a client's broader financial objectives and even the client's emotions and dreams.

Or take lawyers. Dozens of inexpensiv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services are reshaping law practice. At CompleteCase.com, you can get an uncontested divorce for $249, less than a 10th of the cost of a divorce lawyer. Meanwhile, the Web is cracking the information monopoly that has long been the source of many lawyers' high incomes and professional mystique. Go to USlegalforms.com and you can download - for the price of two movie tickets - fill-in-the-blank wills, contracts, and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that used to reside exclusively on lawyers' hard drives. Instead of hiring a lawyer for 10 hours to craft a contract, consumers can fill out the form themselves and hire a lawyer for one hour to look it over. Consequently, legal abilities that can't be digitized - convincing a jury or understanding the subtleties of a negotiation - become more valuable.

Even computer programmers may feel the pinch. "In the old days," legendary computer scientist Vernor Vinge has said, "anybody with even routine skills could get a job as a programmer. That isn't true anymore. The routine function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turned over to machines." The result: As the scut work gets offloaded, engineers will have to master different aptitudes, relying more on creativity than competence.

Any job that can be reduced to a set of rules is at risk. If a $500-a-month accountant in India doesn't swipe your accounting job, TurboTax will. Now that computers can emulate left-hemisphere skills, we'll have to rely ever more on our right hemispheres.

Abundance
Our left brains have made us rich. Powered by armies of Drucker's knowledge workers,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has produced a standard of living that would have been unfathomable in our grandparents' youth. Their lives were defined by scarcity. Ours are shaped by abundance. Want evidence? Spend five minutes at Best Buy. Or look in your garage. Owning a car used to be a grand American aspiration. Today, there are more automobiles in the US than there are licensed drivers - which means that, on average, everybody who can drive has a car of their own. And if your garage is also piled with excess consumer goods, you're not alone. Self-storage - a business devoted to housing our extra crap - is now a $17 billion annual industry in the US, nearly double Hollywood's yearly box office take.

But abundance has produced an ironic result.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unleashed a prosperity that in turn places a premium on less rational sensibilities - beauty, spirituality, emotion. For companies and entrepreneurs, it's no longer enough to create a product, a service, or an experience that's reasonably priced and adequately functional. In an age of abundance, consumers demand something more. Check out your bathroom. If you're like a few million Americans, you've got a Michael Graves toilet brush or a Karim Rashid trash can that you bought at Target. Try explaining a designer garbage pail to the left side of your brain! Or consider illumination. Electric lighting was rare a century ago, but now it's commonplace. Yet in the US, candles are a $2 billion a year business - for reasons that stretch beyond the logical need for luminosity to a prosperous country's more inchoate desire for pleasure and transcendence.

Liberated by this prosperity but not fulfilled by it, more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meaning. From the mainstream embrace of such once-exotic practices as yoga and meditation to the rise of spirituality in the workplace to the influence of evangelism in pop culture and politics, the quest for meaning and purpose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day life. And that will only intensify as the first children of abundance, the baby boomers, realize that they have more of their lives behind them than ahead. In both business and personal life, now that our left-brain needs have largely been sated, our right-brain yearnings will demand to be fed.

As the forces of Asia, automation, and abundance strengthen and accelerate, the curtain is rising on a new era, the Conceptual Age. If the Industrial Age was built on people's backs,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on people's left hemispheres, the Conceptual Age is being built on people's right hemispheres. We've progressed from a society of farmers to a society of factory workers to a society of knowledge workers. And now we're progressing yet again - to a society of creators and empathizers, pattern recognizers, and meaning makers.

But let me be clear: The future is not some Manichaean landscape in which individuals are either left-brained and extinct or right-brained and ecstatic - a land in which millionaire yoga instructors drive BMWs and programmers scrub counters at Chick-fil-A. Logical, linear, analytic thinking remains indispensable. But it's no longer enough.

To flourish in this age, we'll need to supplement our well-developed high tech abilities with aptitudes that are "high concept" and "high touch." High concept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create artistic and emotional beauty, to detect patterns and opportunities, to craft a satisfying narrative, and to come up with inventions the world didn't know it was missing. High touch involves the capacity to empathize, to understand the subtleties of human interaction, to find joy in one's self and to elicit it in others, and to stretch beyond the quotidian in pursuit of purpose and meaning.

Developing these high concept, high touch abilities won't be easy for everyone. For some, the prospect seems unattainable. Fear not (or at least fear less). The sorts of abilities that now matter most are fundamentally human attributes. After all, back on the savannah, our caveperson ancestors weren't plugging numbers into spreadsheets or debugging code. But they were telling stories, demonstrating empathy, and designing innovations. These abilities have always been part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It's just that after a few gener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any of our high concept, high touch muscles have atrophied. The challenge is to work them back into shape.

Want to get ahead today? Forget what your parents told you. Instead, do something foreigners can't do cheaper. Something computers can't do faster. And something that fills one of the nonmaterial, transcendent desires of an abundant age. In other words, go right, young man and woman, go right.

===================================================================
[via] Wired.com | Adapted from 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 copyright  by Daniel H. Pink, to be published in March by Riverhead Books. 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
Contributing editor Daniel H. Pink (dp@danpink.com) wrote about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n issue 12.12.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

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

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

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走了。

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

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

前世,究竟是誰埋的你?

孟婆說:“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湯解解渴。”口渴的人心急的喝了。

於是,那個前世埋他們的人,在他們頭腦中漸漸模糊了。

他們開始驚惶的四處張望,妄圖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今生的愛人。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你攜起他的手時,就是前世殘存的記憶在提醒你了,

前世埋你的人,就是你身邊與你相濡以沫的愛人啊。

月光下的大海,泛著粼粼的波。 和你的愛人去看看月光下的大海吧,

在大海的最深處,也許就藏著你前生的記憶呢。

三生石上的舊精魂,真的不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麼?

與前世埋過我的愛人,攜手在銀色的沙灘,

那該是今生最完美的一種幸福了吧

那誰又是上輩子葬你的人哦?每個人都等到了嗎

 

The fountain | 真愛永恆

by: aloon 9.28.2009

the-fountain-poster

十年同船渡,百年共枕眠…

是業力、願力、還是念力?

是冤家路窄相欠債 世世相報何時了的業力?

是你儂我儂化不開 生生相愛神仙羨的願力?

是愛恨情仇交織錯 提起放下斷輪迴的念力?

這是一部愛情片 科幻片 也是心靈提昇片

主題精隨其實只有一個: 當下的力量! (在我看來啦,畢竟每個人角度不同!)

誠如 劇中男主角 在現代的場景中一般

"你是要為老婆 花所有時間全力研發解藥救她的絕症?  還是在她最後的人生尾聲 全心陪伴她? "

故事結局的刻畫 也如賽斯資料中所言: 唯有當下 可以改變過去和未來 !

 

最近 "正面的思考"是熱門話題之一

或許跟"秘密"一書熱賣 開啟了人們的省思有關吧

但是 這所謂正面的思考 到底是給了人們心靈層次與自我修練的提昇

還是 只不過是給了人性貪婪一面的新方向罷了?

若是後者 那就好比有人告訴你 "秘密"那間財神廟很靈 月下老人很驗… 

結果 "秘密"在好像熱門的財神廟一樣 造成萬頭鑽動的香火鼎盛後

少數人們已開始問起… “啊這…正面思考…怎麼沒有效? "

就好像  跑遍各地財神廟中的95%人們的疑慮一樣… "怎麼依然沒有接收到財神爺的恩賜?"

是財神爺的錯? 還是膜拜誠心不夠? 或是下一間財神廟會更好?

 

我們都輪迴了幾百世 依然在追求"情財子祿"… 至死不罷休

是業力? 願力? 還是念力?

我們一路成長數十年 不斷地把別人的期待或模式 往自己身上增加 … 至死不知放下

是家庭教育? 是社會氛圍? 還是全人類的共業?

眾裡尋她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尋什麼? 回首什麼? 燈火闌珊處 在哪?

就讓這部片子告訴你吧!

======================================================

英文聽力好的 不必去租片了 點選下列網址可以直接線上觀看

不必下載 除非您的連線速度太慢

畫素品質非常好 可以點成影片視窗最大化來欣賞喔!

英文聽力不夠好但不想租片的 … 用心感受的去看 也應可體會到的!

the fountain | 真愛永恆

40 tips for a better life

by: aloon 9.21.2009

  1. Take a 10-30 minute walk every day. And while you walk, smile. It is the ultimate anti-depressant.
  2. Sit in silence for at least 10 minutes each day.
  3. Buy a DVR and tape your late night shows and get more sleep.
  4. When 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My purpose is to __________ today.’
  5. Live with the 3 E’s — Energy, Enthusiasm, and Empathy.
  6. Play more games and read more books than you did in 2007.
  7. Make time to practice meditation, and prayer. They provide us with daily fuel for our busy lives.
  8. Spend time with people over the age of 70 and under the age of 6.
  9. Dream more while you are awake.
  10. Eat more foods that grow on trees and plants and eat less food that is manufactured in plants.
  11. Drink green tea and plenty of water. Eat blueberries, wild Alaskan salmon, broccoli, almonds & walnuts.
  12. Try to make at least three people smile each day.
  13. Clear clutter from your house, your car, your desk and let new and flowing energy into your life.
  14. Don’t waste your precious energy on gossip, OR issues of the past, negative thoughts or things you cannot control. Instead invest your energy in the positive present moment.
  15. Realize that life is a school and you are here to learn. Problems are simply part of the curriculum that appear and fade away like algebra class but the lessons you learn will last a lifetime.
  16. Eat breakfast like a king, lunch like a prince and dinner like a college kid with a maxed out charge card.
  17. Smile and laugh more. It will keep the nagative blues away.
  18. Life isn’t fair, but it’s still good.
  19. 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 time hating anyone.
  20. Don’t take yourself so seriously. No one else does.
Next 20 after the jump.


  1. You don’t have to win every argument. Agree to disagree.
  2. Make peace with your past so it won’t spoil the present.
  3. Don’t compare your life to others’. You have no idea what their journey is all about.
  4. No one is in charge of your happiness except you.
  5. Frame every so-called disaster with these words: ‘In five years, will this matter?’
  6. Forgive everyone for everything.
  7.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you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8. Remember God heals everything.
  9. However good or bad a situation is, it will change.
  10. Your job won’t take care of you when you are sick. Your friends will. Stay in touch.
  11. Get rid of anything that isn’t useful, beautiful or joyful.
  12. Envy is a waste of time. You already have all you need.
  13.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14. No matter how you feel, get up, dress up and show up.
  15. Do the right thing!
  16. Call your family often.
  17. Each night before you go to be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 am thankful for _______. Today I accomplished ____.
  18. Remember that you are too blessed to be stressed.
  19. Enjoy the ride. Remember this is not Disney World and you certainly don’t want a fast pass. You only have one ride through life so make the most of it and enjoy the ride.
  20. Laugh when you can, apologize when you should, and let go of what you can’t change. 
   [ via ] nathanellis74.soup.io

鐵獅玉玲瓏 vs 人生金銀島

by: aloon 9.17.2009

fly_with_butterfly_by_moonywolf
這幾天有一位年輕人,因為經由別的命理老師給予的命格名詞而又喜又慌,
喜的是人家說他有火貪橫發的格局,慌的是隨後又補上一句"橫發必橫破",
這下子,可讓這年輕人開始自我想像起橫破的景象來嚇唬他自己了…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兩個月前,一個由方念華小姐訪問彭恰恰和許效舜的訪談節目,
其中一段是主持人問到有關"鐵獅玉玲瓏"成名前的創作發想或過程,而他們倆
的回答內容雖不會令人意外,卻是許多眼高手低或不知付出過程的人們,會
直接忽略的重點。彭恰恰回答的大意是:"在鐵獅玉玲瓏成形前,根本還不知道也沒有所謂
鐵獅玉玲瓏的這個詞,單純是因為那段時間,不斷地不斷地做開發,開發自己的可能性,
開發節目想法,開發如何帶給人們歡樂,不斷地實驗和開發,直到鐵獅玉玲瓏定案並
開始的那一刻,也都還不知道這個案子有前途否? 會紅否?  一句話只管做就對了! "
記得當下的我點頭如搗蒜,因為自己在很年輕時,曾在一家材料工廠上班,主要客戶是一些
全球化的時尚或運動品牌,當時的工作就是不斷地不斷地開發新材料,為的就是企望那不到
1%的機率發生,才能夠有幾組材料可以"賓果! 中獎!" 也就是被大設計師們挑中選用,
而由於主從角色的關係,在開發過程裡,因碰壁、被駁回或因設計理論與實際生產差距過大
而失敗是99%之事。但漸入佳境的情況發生了,因為許多碰壁的99%,真會訓練出1%中獎發生
的頻率,伴隨開發材料的方向、潮流、創意… 漸有心得,加上專業有了樣,設計師們還會反過來
詢問建議,自此,除了主從關係平衡多了外,訂單也自然地穩定與成長。無怪乎,發明電燈泡的
愛迪生,在人家問他發明過程失敗幾千次的看法時,他會說: "我很高興我知道了兩千多種材料,
是不能拿來做電燈泡的!”

社會氛圍中,可能是一方面有許多很年輕的創業家的成功故事,另一方面又因有媒體與資訊的發達,
而製造出檯面上過多光鮮亮麗的人物寫照,這無形中讓很多年輕人"誤以為"夢想的實現是一次到位的,
而形成直接忽略過程的觀念,以致於在近年遇到的命理案例中,眼高手低或過度幻想的人的比例,
遠遠比一二十年前的創業人的命理詢問態度,來得又多又令人哭笑不得。而再看那些現在檯面上
創業很成功的年輕人,身為旁人的我們,可別因為人家年輕就用"運氣好"來一語帶過,我相信
這些人的人格特質與處理事務的想法,絕對是務實且有強力執行度的,至於他們創意的部分… 那牽涉
到你從小被說多少次"不可以"與"環境扼殺創意與否"有關,以後藉機會再來說吧。

紫微斗數中,最常讓人提到橫發格局的莫過於"火貪格"和"鈴貪格"了,但是,並非只有貪狼或
殺破狼坐命的人才有成格機會,因為十二宮都是自己,任何宮位貪逢火鈴就算,而重點在於有些盤是
人格觀念,有些盤是行運爆發,有些則是抓住機會來源,有些卻是可運用火貪特點為自己開路,當然還
有些是到老了還在回想以前老師說有火貪格,怎沒看到啥火?啥貪?  誠然,每張命盤情況都不一樣,
所以下次論命時,記得要問你的命理老師,你的火貪鈴貪在哪裡? 你要如何善加利用火貪爆發力的能量?
如果,那老師回說你又不是殺破狼坐命時,那你八成遇到了不及格的老師了!

追求錢財財富不是罪惡,光是幻想成功而不懂嘗試才是。而追求夢想,就像是在追尋人生的
金銀島一樣,你要有地圖和羅盤(方向)、要有船隻(專業)、糧食燃料(實體開銷)、駕駛技術
(應變能力)和不畏暴風雨(解決突發困難的能力)… 等等,這最弔詭之處在於,沒有人知道你的地圖
真假準確與否,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你會擔心橫發橫破的議題,那你八成是待在岸邊型的人了,
拿著尋寶地圖高談論闊可能的暴風雨或沙盤推演可能的觸礁沉船,到頭來,還是守在岸邊繼續
幻想著金銀島的金碧輝煌而已。這時,貪便成了幻想的欲念,而火則是西下的夕陽與美景。
至於橫破,那是一個人格發展中,因橫發一時而極可能產生的一種忘形心態所造成的"慘烈"事件,
其實,能夠務實地自我帶動橫發之人,是無畏橫破的;唯有天上掉下來的橫發,才會。這是人性,
同時也是施與受,創造力與承受力的能量消長現象的道理!

不管你人生追求的是什麼,財富、愛情、知識、幸福… 都好,有目標有準備,就出發吧。這裡,
我只是想藉這個年輕人的事情延伸出一個建言,"不要習慣把人生目標或美夢,放在未來,那樣
的習慣會變成性格慣性;當下所思所行所感所悟就是你的人生藍圖,別被三度空間的時間感蒙騙了
,當下就是人生,一即一切啊,人客! "  最後,用一個小朋友與記者的對話做結尾,順便當成
這延伸建言的附加說明;有一位經常受邀出國表演舞蹈的小學生,她自己因為熱愛跳舞而使得
舞技與演出越發受到歡迎與矚目,有一天她接受了媒體記者的訪問;
記者問: "小朋友,妳那麼會跳舞,那妳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呢?"
小朋友: "為什麼要等長大以後?  我現在就是在做我自己了啊!"

Cuore_di_donna_by_Nataly1st
咱們台灣人是幸福的
因為當人們感到或遇到時運不好時 不但能盤計如何改運
且改運的方法 恐怕多到令人不知從何選起 !
但是 到底改運的效果是真是假? 還是純粹心理安慰而已?

常聽到的改運方式有: 姓命學 開運印章 生基法 點痣 居家辦公風水 祖墳地理…
催桃花 斬桃花(斬老公的) 法會祭改 神明降乩 走廟行香 餓命學理改運…
飲食改運  前世回溯 靈魂靈療  配帶水晶玉石法器 行善作功德 捐錢捐血…
當然還有更多 甚至有些是法師或高人的祕法 並非我們一般人可以得知的 …
而我自己一時之間 也只能列出這些常聽到的了
喔 對了 多讀書也是名列改運之道其一的 !

那 改運 到底有效否?
我的看法是 一小部分懂得改運是改心情的人 其效果是明顯的
而其他比例較大部分的人 則因不明究理 拿香跟拜心態 往往效果不彰
我這麼說 可並非打算推薦什麼改運的方法
單純是要提醒不論是計畫中或懷疑於改運扭轉運勢的人們 可得明白改運是"改心情"的道理
別到頭來落得只是"改心酸"的結局 而白忙一場

改運的效益 就如同一些國外的靈學上師 實際為人們靈魂調整磁場的感悟一樣:
"許多人在靈魂磁場經過調整再回到現實世界後 雖可明顯感受到心境能量與生活運勢的好轉
但因舊有個性觀念因執著或盲從於過往模式而不願改變
有些人 更因一時運勢好轉而不自覺地又重蹈覆轍
往往不出幾個月 接受靈魂磁場調整之前的受困窘況 不折不扣地還是又回到身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就會像是我偶爾陶侃用姓名學改名字的人一樣:
"改了名字 心情沒改 人生態度沒改 自我窘境的檢討方式沒改… 那就等於是在改心酸的 !"
(*改心酸: 台語用詞, 意味"徒增事後難過的多此一舉" 也像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意思。)

姓名學 除了可見中國文字之美外 亦可藉由其用字的五行生剋 來推算一個名字的命理分析
但 字畢竟只是字 字本身是無法自動產生動能能量的
必須藉由被寫 被讀 被想 被唸 … 等實體聲音與心頭意念的能量
才能轉譯原本名字被賦予的靜態五行 而成為喚起心靈正面意念的動能
舉個例 某個人在改成新名字後 就叫做"王大中"好了
如果在他改名前對於舊運勢的來龍去脈有所體悟 也很想藉姓名學這工具來改變自己
並知道自己人生要的是什麼 且自己認定改成新名字就是會活出新的好運勢 (也是自我催眠)
那麼當每一次週遭環境的人們或自己提到"王大中"時
他內心自我催眠的新運勢景象的能量 就會在內心與靈魂層次 被喚起一次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姓名學老師幫人改完名字後 都會提醒當事人
除了回去要讓家人開始叫新名字外 也要客氣地糾正朋友不要再喊舊名字… 的基本原因
是故 只要名字取得好 新名字的願景意念也好的話
其改運效益肯定遠遠超過坊間所能常說的 5%效果
問題是 能夠真正描繪出新名字的新能量意象者 又有幾人?
坊間說改名字效果的5% … 我看是 100人中 最多5人 見效
不過 我會認定 這5%的人 其轉運效應能量 是 100% 的
而其他 95%的人 其效益則是 0% 即使名字改得再好也是

轉運 其實只是一個轉念
運勢差時 的確常因當下身陷泥淖而無力起好心動好念 這無奈的心情可以理解
藉由改運的"工具"來做助力與橋梁 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但切記 別在改運之後 自個兒杵在那兒 等著看會發生什麼好事
告訴你 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除非
你自我感受自己能量的提升 也因改運的"儀式"而心情好轉
然後 快樂地 興奮地 忙著用新的自己 去體驗每一刻生活的自在
那這個改運 就真幫助轉了念 自然也就能逐漸體悟其效益與轉念的魅力
不然 其實也沒啥壞事 只不過又多了一個改心酸的人罷了 !

靈魂 2.0 | 升級版

by: aloon 9.01.2009

26279-fullsize

你的靈魂 是1.0版 還是2.0? 或是2.5 ? 3.0...

其實 你是哪個版本 並不打緊 
因為這單純是我個人長期學習命理和生活中所碰到人事物的感想分類罷了
而且 這裡並不強調哪個版本 較好或較壞
所以才特意用像電腦軟體版本方式來說明
畢竟電腦應用軟體講究的 是以用得習慣為重點 所以不一定要作升級
相信曾有軟體使用更新經驗者即知 有時升級後反而會不習慣的
所以 用得愉快就好

再者 後續版本 皆從1.0 發展與升級而來
其本質就是以1.0為基礎的 故 1.0版並沒有錯 更無須被置棄不顧
然而 如果你跟我一樣 從小在1.0的環境成長而到成人後
開始感受到其"觀念能量"不夠用 老是覺得1.0無法解惑你的生命
甚至面對當前世局的快速變化 體悟到不得不針對思維模式作改變時
那你可以參考我的說明 學習將自己升級到2.0 然後往3.0的方向前進
期盼這樣的版本比較 可以讓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經由相關認知後而豁然開朗 提升內心力量 並可以漸入佳境

靈魂 1.0版 (含1.0 ~ 1.9) 常見特徵:
1. 我們都是帶著業障來投胎當人 所以人生苦多於樂是常態
2. 如果有發生不幸事件 是由於我們累世的罪孽造成 而今生是來受罰的
3. 有錢人 婚姻美滿者 功名成就者... 都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人比人是氣死人的
4. 落土八字命 認為先天命運是註定的 後天要努力不懈才可以出人頭地
   但是 卻又常聽到許多人 窮盡一生努力 卻沒有相對的出頭天
5. 遇到運勢較差時 常質疑為何一輩子安安份份 眼前竟落到不幸田地
6. 認為壞人一定遭天譴 但又不免懷疑真有天理? 故常脫口說出:
   "這種人要沒下地獄 那還有天理嗎?"  到底有無天理 也不確定!
7. 家人之間要是有處得不好之類的關係 都是上輩子欠他的"相欠債" 怨嘆無路用
8. 雖然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卻常質疑為何神明不出手幫忙? 真的只為考驗?
9. 天堂與地獄的觀念深植心中,好人上天堂是必然的,但好人的定義為何?
10. 不勝枚舉,您自個兒將疑惑一一舉列吧…

靈魂 2.0版 (含2.0 ~ 2.9) 常見特徵:
1. 我們是帶著業力與願力來當人 人生遇到苦難需從中學習覺知與了悟
2. 如果有不幸事件發生 是在投胎前先與相關關係人等開會討論過的人生劇情
  以便讓每個人從該事件中 學習 給予 付出 獲得 覺知... 因人而異的角色益處
3. 不會與人比較 羨慕 忌妒於俗世定義的財富 婚姻... 專注在自我的才能精煉與發揮
   就算是追求財富 也是本於自身的志向與基於利他為出發點的
4. 即使認同命運的存在 也是偏向於自身的人格發展所帶來的命運過程
   全然專注比口頭的努不努力來得實際 梅花撲鼻香 不是來自預想痛苦的"一番寒徹骨"
   也就是說 梅花是全然專注地做好它梅花的存在意義 且是享受於本然的寒風環境的
   並不需要"痛苦"來混濁梅花本有的存在意義
5. 承認運勢的起伏 但機會就在起伏中 所以沒有運勢順不順的問題 只有如何跨越的議題
6. 一般所謂壞人 是指法律上的觸法者居多 認為這交由法律處理就好 與天理無關
   並且從壞人行為中檢視自己 在同樣狀況或人生背景下 自己真否能覺知而真不犯錯?
7. 家人間的"相欠債" 是自己投胎前同意而安排的 會學習從中試著解套與學習互動的真義
8. 佛在我心 一即一切 我即佛佛即我 自助即是神佛助 考驗是喚醒覺知的過程
9. 天堂與地獄的定義 被寬廣的心智無限擴大 相較於無窮盡的宇宙次元
   天堂與地獄 多淪於靈魂1.0版的狹義心智的侷限中
   好人壞人是現實法律來定義 心靈心智的提昇才是此生要務
10. 還有更多…相信有許多的前輩可以給予更多的指點

至於 靈魂 3.0 或4.0 版或以上 那恐怕得等我有所新開悟時 再來交流與分享了
不過 就我碰過的 像孫越叔叔和畫家梁奕焚先生 應該是我能想到的 3.0版可能人物吧
因為過往有幸與他們促膝交談時 那種散發人生樂觀與如沐春風的能量 至今仍懾服不已
而且我所看到的他們 生活或生命 真是喜樂滿溢的
所以 自己自然地會將他們這"類"人 歸於3.0 以上 版本

1.0 和 2.0 是我週遭所見的絕大多數人
而這兩版本的最大差異點在於 生活思維框架的靈活度
特別是如果現在的你 發現到1.0 的框架 綁住了你的靈魂
那就趕快升級到 2.0 吧

你並不等於你的八字

by: aloon 8.31.2009

1176891249376605
仍然有許多人們
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出生八字當成是自己的人生寫照
一遇到某個老師說啥將來不好的情景時 就會煩憂
然後再趕緊尋找另一命理老師 看看能否聽到"好聽"的解析來取代擔心
這般情況 就是誤以為"那八字是自己的"思維模式造成的
其實 人出生後 並沒有八字   因八字是個命理工具而已
這道理人人皆知 但是 老把八字攬在身上且內心受其威脅者… 實在不計其數呀

試想 不論我們抬頭仰望天空
或是 想像從月球上來看地球
相信是看不到 "經緯線"的
所以 我說地球本身是沒有經緯線的 應合乎道理
那學生時代 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上的經緯線
其基本功用 則是用來標示座標 以取得地理上的相對位置
或是 依經緯度 來當研究氣候 地理特性… 等等的共通依據標準
那麼 八字的來由 與這道理是相通的
也就是說 以紫微斗數舉例 當你出生的那一刻
仰望天空所得的星辰排列 來當你的出生座標
而這星辰排列的命盤 就用來當您自己的"小宇宙"的星盤組合
爾後 在不同的時間裡 就可藉由觀察這小宇宙的星辰變化與其延伸意義 來作命理討論
就好像氣象播報一樣 在什麼時間 在什麼座標 會遇到什麼樣的氣候狀況… 等等

一樣的出生八字 或是 一樣的星盤組合的人們
就好像住在同一座標的地理位置一樣
在特定時間 會有特定的氣候或地理環境變化
但重點是 每個人在同樣氣候變化中 感受並不全然一樣
為何? 八字一樣 命盤一樣 際遇一樣 … 為何感受不一樣?
好比說 同樣都遇到颱風 但每家子的防颱措施 身家財產 應變能力… 是不一樣的
同張命盤的人們 會因為父母不同 兄弟姊妹不同 配偶不同 同學好友不同… 就產生更多不同
所以 同一張命盤 遇到事件或際遇多會類似 但是感受不一樣是肯定的
(更何況 靈魂的累世經驗與轉世目的的不同 影響感受不一的幅度更大 … 這以後再談)
好比說兩個同盤的人 同樣在30歲遇到婚姻警訊 單單因為配偶命盤不同 其結果就不必相同 
一個可能離婚 另一個可能吵吵嘴與溝通 即可消除警報 (矛盾嗎? 多盤同參即知不會矛盾)
就好像 同一地區大雨淹水 有的因只蓋一樓 無處退路而家當全失
那當有人是蓋兩樓以上時 就多了財物撤退與生命危安的多一層保障
光是這樣 結果就有差異了…
"什麼? 同命盤應該要住都一樣的一樓房子才對吧!?"
"老爸不同 遺產不同 選擇行業不同 老板命盤不同 同事不同 家庭理財觀念灌輸不同… 買房就不同!"

換個方式來說 聽到命理師論斷你的命盤 不能狹義地當成 你就會怎樣
而是該說 當你遇到怎樣的事件時 你要先問自己 你要如何應對 (既然你住在這個座標上)
而傳統所謂好的格局 就類似出生在氣候宜人的地方
但是 若其父母的疏失而讓其失去應付氣候變化能力時 其實未必好事
畢竟 地球上無一處 是無氣候變化或地理變化的
這麼說 是要回應許多所謂自以為"很有格局"的人的疑問: 我有格局 為何不見建樹?
殊不知 當出生那一刻  所得命盤中的一百多顆星星
其星性皆能影響生活於肉體三度空間的我們的思維模式
也就是說 命盤上所有的星 對應到三度空間 都牽引著我們的個性與能量
只是因星盤排列不同 各個星情能量 在不同時間的強弱變不同而已
只要時空轉換或週邊的人事物一碰撞 好格局難保不會落湯雞
而通常所謂的壞格局 雖如同居住在先天地理環境較差的環境
但只要經過其父母親的身教調教 或 自我天賦的專啄
大限流年有利時 所展現的光芒往往是超越好格局的 (煞星的能量 是"狠"的 如何納為己用才是學問)
況且 傳統定義的好格局 在舊有時代 社會脈動較慢
確實可以因先天所受"風波"不大 而能安居樂業
但是 新世代的變動能量 躍動非常
若老執著於 八字如何 格局如何 恐怕真會流於紙上談兵或茶餘飯後之娛了
像這次的八八水災 就是新世代動能 把政府高層的好格局高官們… 震得七零八落
就算 目前仍可穩居高位 但肯定非同在古代那般地悠哉了

八字 不是跟你一輩子的影子
你也可以不必再相信算命 這檔事
只要你自己清楚你的人生座標並妥善執行天賦藍圖 那就夠了
八字 …連一撇都不必了!

愛算命的白雪公主

by: aloon 8.26.2009



我常想問別人一個問題: '如果妳是白雪公主 現在先告知妳會遭人用毒蘋果陷害中毒
且中毒後雖會幾近身亡地步 但是 會有個英俊的白馬王子來親吻妳 並解救妳...
請問 到時候當那顆毒蘋果出現時 妳還是敢吃那毒蘋果嗎? '
不管回應我提問的答案是 '敢或不敢吃毒蘋果' 或是'怕萬一白馬王子沒來怎辦'... 都好
其實我的真正要問的是: 為何你認為'從此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我從很年輕時開始 就因自修命理而常幫人家算命
不時地會遇到一個'不變'的問題: '我以後會不會...?' (有錢, 嫁豪門,當老闆,...之類)
這裡 我想要藉這張圖片 說說我的一個觀點...
白雪公主之所以是白雪公主 是因為她是白雪公主
她不用懷疑蘋果是否有毒 或擔心是否會毒死她 因為她是白雪公主
而白馬王子會來救她 也是因為她是白雪公主
至於為何她從此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還是因為她是白雪公主 !!!

用這童話故事當觀點 是好笑 但絕非宿命說 而是我從論命中體會的一個觀念:
當你的眼睛老是向外看別人 羨慕別人時
是否曾經向自己內心裡看? 看自己的美妙才能?
看看你是誰? 你要什麼樣的生活及人生劇情?
當父母 家人 老師 朋友 媒體... 說著誰多麼成功或多麼有錢時...
你是否問過自己 你要的快樂是什麼 才華成就感在哪裡 幸福在何方?
千萬不要傻傻地想...
'如果我像他一樣(有錢,嫁給有錢人...) 我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那種一心想活出別人的日子...哪會好過? (真的很多人這樣呀... 人客啊!)
記得...只有全然地當你自己 才是幸福快樂日子的開始!

'什麼,那顆毒蘋果要不要吃?'

'妳... ?!'

十年大運

by: aloon 8.09.2009

曾經接觸過紫微斗數的人
不管是研究中人  或是曾經找斗數老師論過命
應該都會有所謂十年大運 也就是十年大限的概念
當然 也有越來越多人  對十年大運的定義
是指"一生中運勢最好的那十年大限"
這樣稱之 個人完全不反對 因這只是稱呼的詞的定義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 眾多跡象也顯示  越來越多人在論命過程中
都會特別問及"我的大運是在什麼時候?"
可見 經過許多斗數老師長年不經意的"推波助瀾"下
十年大運 現已是斗數論命的熱門關心議題了

然而 這般"理所當然"地勾勒與突顯出所謂的十年大運
最近開始讓我有"反制強調"的感受
雖然 還停留在"感受"階段
但這有稍加整理出幾個為何這樣思考的面向來說明

其一  從古代到民國的農業時代 社會的結構動態 不若現代來得快速
可以推想當初一般的命理推斷與命運先天註定的觀念 頗能令多數人接受
當時若強調十年大運 恐怕意義不大
一則平均壽命不長 第一與第二大限 就可以註定後面的人生
二則社會經濟結構單純 "可能性的碰撞火花"機會很少
是故 安分守己即可

其二 台灣七零年代起的經濟起飛階段
則是有史以來賦予十年大運最佳詮釋的時代了
特別是傳統中國命理的"祿命觀念" 在這樣經濟結構多元化的狀況下
當然是很自然地比過往傳統社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換句話說 賺錢 享受 福氣 名祿... 等祿命觀 是這年代最被一般人所重視的
其中 也確實很多後來的中產階級的中小企業們
就是在自己的十年大運時 將自家的經濟狀況 一舉推上更高的層次

這樣的幾十年累積下來 十年大運也就難免成為經濟自由化的台灣人們
在紫微論命時 特別關切的議題
這也似乎造成一個普遍心態
"只要有好的十年大運 後半輩子就不愁吃穿"

個人回推觀察 約莫在 世界是平的 一書發表的前後
全球經濟互動結構 就開始有股莫名的翻覆與不確定的氛圍
M型社會 一書  則更清晰地勾勒出現處的全球經濟結構輪廓
特別是台灣 近年面對美國陸續的金融事件和大陸世界工廠的不斷升級
許多人們開始警覺到 十年大運的可期待性 似乎不復以往了
然而 在我的看法裡 不是不該去期待所謂的十年大運
反而應該是 將每個十年大限 都當是十年大運來看待

這裡 用幾個建議 提供大家交流參考:
01. 提早退休享清福是消極的 五十歲後的職涯規劃非常重要
02. 爾後再與斗數老師討論時 應著重在每個十年的可發揮處
      不再單純只關心運勢好壞
03. 個人與外界可交換貢獻的專長或興趣的培養愈發重要 且不管你當下幾歲
      換句話說 活越久 做越久 才是幸福的
      而做越久是建立在"自我可交換價值的專長"
04. 打破傳統祿命觀 不再只關切"會不會有錢" "會不會買豪宅"
       應從命理老師的大限與流年分析中 取得自身人格特質有利發揮的利基
05. 不再只是消極地迷信於改運 運勢與自身的信心和認知度 才真有著密切關係
       除非 你知道改運只是取得自信的工具 但真有自信 又何需假借這樣的工具呢

十年大限的基本定義 是該十年所面對的外界環境
切勿以為是自己的命運 或是 是註定的運勢
不然 一旦步入中晚年時 就容易和許多人一樣 誤以為 "人生已經沒有機會了"
試問: 什麼機會? 揚眉吐氣的機會? 當呼風喚雨的老板? 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財務自由的定義 會繼續被改寫
成功人生的意義 也會從過去的狹隘觀念 轉化成愈來愈多元與多層面
其底線是 不要將自己侷限於過去的十年大運的觀念 (那時代已過去了)
而要拉長你的專長戰線 重視每一個十年大限的自我發揮
可以想像古代以物易物的情景  然後回歸到
"我拿什麼自身專長 來和人們交換利益 並從中慢慢地創造自己的價值"

全球景氣循環的週期 勢必比過往變化多端且難以捉摸
十年大運的論點 也需因應時局而有所改變
觀點變 心態就會變 自身規劃與動能能量也就跟著變
如此 較能在多變的新時代中 常保安康 !!!

1.享受當下人生
為什麼總在擔心還要走多遠?
如果總是擔心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就犧牲了和當下發生互動的機會。

2.你就是自我生命的導演
人生只是一齣戲,是你自己在執導這齣戲。
這跟好或不好無關,而是你有力量決定,這齣戲要怎麼演、要允許誰加入這場演出。

3.偶爾迷路是必要的
每個人難免有迷路脫軌的時候,只要確定自己不會放棄。
當你該走右邊,卻反而走向左邊時,唯一的問題只在於:
你是否就永不回頭了,或者乾脆就停滯不前。

:關於每一個人的八字 , 人一出生後八字就以論定好了 , 上被子到這一世至下輩子生生不息的一直輪迴下去 . 是否生生世世每一個人的八字都不會改變呢???而會改變的只有生命中的因與果隨著每一世所種的因而輪迴到來世所得到的果呢???

=========================================================

不知道 我們的八字 是誰在決定的?

也不知道 因果輪迴 是誰在支配運作機制的?

華人社會 要是沒有命理這環節... 生活肯定較無趣 !

美國人社會 要是有八字這東西...
那比爾蓋茲與巴菲特的八字 肯定要好好研究...
是什麼樣的八字 可以有財產上兆元???
歐巴馬的八字 那更是絕! 黑人當美國總統?
那當年林肯解放黑奴 的這個"因"... 搭配歐巴馬的八字....

當選總統的果...豈不...... 有趣極了!

如果八字的決定 是每個人自己和守護神一起討論的多好?
那可得好好計畫計畫 ...
問題是... 可以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劇本嗎???
而這幸福快樂的日子 到底是啥滋味? 只有甜? 沒苦辣?


如果因果輪迴的決定 可以和玉皇大帝或閻羅王討價還價多好?
那也得要好好計畫計畫...
問題是... 每一世都過著富有無缺的生活 ... 會不會膩呀???
換換角色 應該較有趣吧?
前面那麼多世... 當過富商 當過宰相 當過青樓女子...
曾經和大禹一起治過水 也和張飛一道打過仗
曾經在深山當過和尚 也曾經在宮裡當俾女...
那這一世當什麼好? 想要體驗麼好呢? 一時也真難決定?!

得意忘形 目中無人... 是啥感覺呀?
家道中落 身敗名裂... 又是怎樣呢?
感情受挫 被人拋棄... 應該很痛苦?
失去至親 最愛被奪... 只有想死吧?
... ...
有八萬四千種法門... 怎有這麼多"體驗"呀?
當神果然不容易 要體驗這麼多 才能得道
不過 要沒這麼多體驗的經歷...
在天上... 拿啥和其他神交流呀?
若不和其他神開派對 交流法門心得...
難不成每天盯著監視器 看誰亂丟垃圾 扣一分???
若沒有各種人生肉體經驗...
... 又拿啥來聆聽人間的苦難呀?

真怕... 萬一... 都沒人掌管 八字的分配
也沒人 監控 因果輪迴 機制...
那習慣於 受命運支配的我們... 恐怕還會不知所措!
因為沒有"處罰"機制 好像怪怪的???
而自動自發自愛自修的因果機制...我們能自處嗎? 

若我們都懂向上提昇自我靈魂的昇華...
那閻羅王 和 黑白無常的地獄公司... 不就要放無薪假??

還是十八層地獄 其實就是人世間的無常的痛苦?

八字... 命理... 都是人生道理的學問
個人認為... 不該是讓人們揹在身上的包袱
特別常見的是... 命理與命運 往往流於人們在困境時 質疑的對象
而因果 輪迴 與神明 也常被困在人生逆境的人們...
咒罵著不公平 !!!

八字 並不決定性格
而是 性格活出與印證了 八字的學問價值高低與否!

同一張八字 雖有雷同的思考模式
但是一定有不一樣的人生
為什麼?
因為 八字和八字 會碰撞 會產生不同的體驗與成長
遇到的父母 親人 朋友 老師 同事 配偶... 有所不同
許多事 許多遭遇 就會不同

人生是活的
八字也是活的 因為人與人相處

而使八字不斷碰撞 產生各種型態的事件與人生體驗
所以 環境也跟著是活的 是變換無常的...
因果 輪迴 全都是活的
一切的一切 是要讓我們體驗肉體世界 並提昇靈魂覺醒的 !

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神 都是佛
來人世間 就是要體驗八萬四千法門經驗...
這樣 每生每世死後回到神界 佛界 靈界...
才"有料"和人家交換經驗啊 !!!
而得道成佛後...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喔... 不...
天外有天 道上有道
銀河系外 還有銀河系...
三千大千世界... 有更多好玩的"料" 也就是更多未知的實相 

等著我們去發掘呢!

總知 別被八字的"狹義"牽絆住了
您這問題 在以前幾世應該已經解惑了才對
現今的你我 都該要珍惜把握時間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並且拼湊出自己的人生藍圖與理想
如此 才能體驗真正八字的廣義魅力 !!!

The power of focus

by: aloon 6.07.2009

這篇 The power of focus , 是 articlebrain.com 昨天在網路上發佈的文章;
剛出爐的新鮮並非重點, 令我起讚嘆不已的巧合, 才是有趣. 其中,
論其巧合之處是今年初開始, 陸續受到賽斯資料一本本書的思維啟迪後,
就自然而然地開始對周遭發生的事物做觀察, 在這一路過程中訝然發現,
的確許多事情的發生, 就是心之所欲的呈現, 著實不可思議; 當然,
這與怪力亂神沾不上邊, 稍究其因, 是因為過去很少省察自己的每個當下,
而導致忽略了原本就存在的心念與現實實現之間的微妙之處!

另一方面, 由於思緒常常有片斷式的悟念閃過, 而提醒了我心思妄念與受到新鮮資訊
誘惑的可怕,  於是在隨後開始整理自己的心思與日常時間的分配時, 一個網路工具
" Seavus DropMind " 就出現在眼前, 來協助我整理自己的思路! 幸運地, 在這
一小段時間的實驗後, 心得竟也逐漸浮現, 雖然仍有些模糊, 但是全然專注
與隨性妄念的拿捏, 儼然已是此刻的功課, 於是又很巧的, 現在這篇推薦的文章,
就在昨晚出現在我的電腦螢幕前面! 而它正是清晰化自己模糊心得的一篇好訊息,
也讓我再度體驗到, 觀察眼前實相就是心念的呈現的樂趣!

捫心自省, 自己天性的多元發展人格, 雖因受到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
的解構,而能優遊於多重興趣之間, 但是, 身處在這洪水般的資訊時代,
難免會受到更多新鮮訊息的誘惑而分心, 促使原本活躍的妄念心思, 很容易地就會在
不留意之間,如脫韁野馬般地往受惑方向奔馳, 不聽使喚! 幸好, 自"醒"的
功力, 隨著歲月累積有所進步, 加上自己過往經驗和這篇 The power of focus 的作者
一樣, 都是來自同時間處理過多的事業和工作後的體悟, 才懂得跨出放下的第一步!

眼見著許多人們, 被身邊許多外來事物和心思妄念纏身而不自知, 特別是
懷有理想抱負的年青人, 若沒提早發現"專注力" 與 "多元發展"的架構和得失,
就會不覺地陷入工作重心本末倒置的迷失, 甚或因分心而失去時間配置的掌握,
如此一來,現實生活的困境, 不論是物質上或精神上的, 就會因為煩亂的心思,一一
接踵而至, 所以, 不可掉以輕心!

==========================================================

The Power of Focus

Focus: a central point, of attraction, attention, or activity.

Does your mind ever race with all you have to do, not only today but this week, month, or year? How do you feel when the oblig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ar outweigh your capacity to respond? Tired, weary, and drained? If you frantically pursue everything and feel like you are completing little or nothing, you are not alone.

It seems a high percentage of individuals lack one major characteristic -- focus. In today’s society, with unlimited opportunities and continuous communications from multiple sources, it is easy for life to become a constant distraction.

Focus is the single most beneficial strategy and habit I have learned, implemented, and wholly embraced in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Several years ago, I was trying to manage no less than seven different business ventures at the same time. Crazy, I know, but I falsely believed that if I did not have all those choices, I would get bored.

Of course, the outcome was lack of focus and limited success.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individuals cannot have multiple interests. But if you are required to run and lead them all, that’s a recipe for disaster.

I have now sold or divested my interests in every other business venture except for real estate investing. Now that I am completely on purpose, I have discovered more than enough variety and flexibility within my current business to meet all my needs and more.

Staying focused within one venture is important. Think about the sports world. How many multi-sport superstars come to mind? Probably not many! Michael Jordon tried to switch to baseball -- no luck. Bo Jackson, a gifted athlete, tried to play both football and baseball and ended up with hip replacements before the age of 30.

Successful playing-coaches are just as rare. Can you focus on playing and coaching at the same time?

Life can become a series of unfocused distractions, if you let it. All of us are constantly being lured by other possibilities. The way you respond to this noise will determine your level of success (focus).

So how do you achieve focus?

1.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If you don’t, you can easily be moved off-course. Once I acknowledged I could have all the variety I needed within CRG, I began the process of focus. One at a time, over a period of a year, I removed all other distractions.

2. Have a plan.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and how you plan to get there.

3. Keep your own counsel.
Everyone will have an opinion about what and how you should live your life to be successful. But there is really only one person who knows what’s best and that’s you.

4. Stay calm.
When training to become a licensed scuba diver, I learned that the easiest way to die underwater is to panic. The result of panic is usually poor decisions. Keep your wits about you; think through each of your options.

5. Be clear about your core values.
All your decisions should be ranked against your core values. Be clear about them and hold them dear, as if your life depended on it.

6. Learn to say no -- and feel good about it.
Too many times, guilt and the demands of others get us off-focus. Stay true to your course.

7. Play to your strengths; build a team around your weaknesses.
Especially in small business, many of us try to do it all. How can you be focused if you are doing everything? And how many of us are fully competent and gifted at everything?

8. Create a process where you focus only on the current project and forget the rest.
A major hindrance to focus is trying to keep all your activities listed in your head. Set up a tracking system that works for you. It must be written down somewhere, other than that virtual place called your brain.

9. Let go of the past and what was.
I had to let go of the assumption that I needed seven businesses to feel fulfilled. I now understand how wrong I was in that premise. Quite honestly, once the last business was sold, I never felt more energized. A weight had been lifted off my shoulders.

10. Get going.
Focus requires action. There is usually an inverse proportion between how much something is on your mind and how much your mind is getting done.

Almost all of the most famous successful people of the world had focus: Shakespeare, Martin Luther King, Michael Dell, Mother Teresa, Wayne Gretsky, Stephen King, Walt Disney, Tiger Woods, and so on. They are not known for hundreds of different accomplishments but for one focus.

***
This Week's Action Steps

To help you harness the Power of Focus:

1.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2. Have a plan to get you there.
3. Stay calm. Nothing good comes out of being frantic.
4. Know your core values and start making decisions based on your values.
5. Start letting go of all activities that are not part of your plan or direction.
6. Say No to new opportunities and ventures that don’t align with your focus.
7. Play to your strengths and build a team to fill your weaknesses.
8. Match your work to the nature of your personal style.
9. Set up a system in writing to track your projects; you can’t stay focused without it. Don’t try to operate out of your head.
10. Notice the vigor that focus brings into your life.
11. And, of course, have fun and encourage others to do the same -- which is focus.

Until next time, keep "Living On Purpose",

Ken Keis

克魯曼也會算命

by: aloon 6.02.2009

克魯曼應是目前最火熱的經濟學家了
日前受邀到北京大學座談會時 
北大學生掛上了一個紅布條 標著"最偉大的預言家"...
應該是這標語布條的用語 有同學向他說明吧
因為在會中 他向與會聽眾同學說了一件事:
"一個經濟學家 能夠預測經濟動向達到 55% 的準確度者,
才能稱為利害與偉大,
我只能預測到 54% 的準確度而已... !"

經濟預言準確度 見仁見智
而克魯曼的55% 也許是個玩笑 或是隨口提而已
但是 卻喚起我對人們在命裡上的準確度的些許看法!

恐怕許多人不知道
任何再高明的命理師
不必非得國家大事 連個人運勢也是
只要是針對未來的論命
其總合的準確度 比多數人能想像的還要低
但是 命理師不需要在100 個客人中 達到 100個客人都準確
如克魯曼所言 只要達到55% 就夠幫他宣傳的了

話說至此 別誤會了 55%
我是說 100 個算命者 有55個的命運 是十足被命裡掌握
並非每一個算命的客人 平均論命內容只講對 55%

另外一個許多人不知道的
就是 您知道除了同年月日時出生的命盤一樣外
其實 一定比例的命盤中
存在著相似度 是幾近90% 甚或有 99%
而重點在於 誰發生了該發生的事了???
舉例來說 現在有 100個 命盤一模一樣的人
在今年的命盤流年 都有離婚的垂象
但 絕非這 100 個人 都會有離婚與否的問題困擾!
懂嗎? 只有發生問題的人 命盤的煞忌 才會活耀!

這時 若有 50個人 因發生婚姻問題而去算命
算命時也都不發一語地被命理師說中心事
這時 雖然對這50 個人算命統計來說 這命理師獲得100%的命中率
但是 別忘了 另外的沒發生婚姻問題的50人 並沒跑去算命喔
倘若他們也湊熱鬧地去找這位命理師...
肯定會發生"算不準"的狀況!
只是呀... 命理師太會察言觀色... 懂得提高算命命中率!

說到這 更加別誤會命理的能耐與功用

畢竟 研究命理 是本身一輩子的興趣
個人可是一點也沒否定喔!
只是 希望大家對命理的觀念
不要停留在 準不準
而是要著重在 命理能帶給你什麼困惑的解答!
更不要迷信於哪個命理師多準... 最準的人是你自己... (聽懂嗎?) 

克魯曼 受邀周遊列國 (我不想說他搶錢一族 因為這是他應得的)
雖不能否認他對人類經濟學的貢獻
但話說回來 要不是這回全球經濟大恐慌
他 恐怕不會如此爆紅
現在 就好像各國經濟發生問題了 要找他算命一樣
而我相信... 像他研究觀察全球經濟的功夫如此深厚
他應比多數人更能體會... 未來一切只能預測  
因為 生命會找出路 人類懂得正面思考!
當然... 他也知道
一旦全球景氣恢復
他就能有喘息的時間 不用再當空中飛人
然後再繼續平靜地研究經濟學...
因為 人們總是在順利時
就會忘記了當初深陷困境時
聆聽他訴苦的命理師與經濟學家!

責備

by: aloon 5.28.2009

為什麼你的眼中有淚水, 我的孩子?
他們是多麼可惡, 常常無故責備你?

你寫字時墨水弄髒了小手和小臉 --
這就是他們說你骯髒的原因嗎?
呸 ! 他們敢罵滿月骯髒嗎, 因為墨水也弄髒了它的臉?

他們總是為每一件小事責備你, 我的孩子,
他們總是平白無故地找你麻煩.

你在玩耍時不小心扯破了衣服 --
這就是他們說你邋遢的原因嗎?
呸 ! 那從破碎的雲翳中露出微笑的秋之晨, 他們要怎麼說呢?

別去理睬他們對你說甚麼, 我的孩子.
他們將你的錯誤行徑羅列了一長串.
誰都知道你特別喜歡糖果 -- 這就是他們說你貪心的原因嗎?
呸 ! 那我們如此喜歡你, 他們要怎麼說呢?

-- 泰戈爾
-- 徐翰林 譯

no mistake, but next step.

by: aloon 5.26.2009

You cannot make a mistake.
You can only make a decision that will be your next best step.

There is no reason to hesitate when you know
that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And losing is not
an act of God, it is a thought in the mind of humans.

Get rid of the thought and you get rid of doubt.
Ride your Wisdom to Victory.

by Neale Donald Walsch

用功 | 見了法師

by: aloon 5.25.2009

好的修行人與逃避現實而不自知的修行人,
都會把生活的焦點放在用功上.

用功固然是修行的重點,
但有個容易被忽略的觀念就是,
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即是修行成果試煉的因緣,
此試煉的成敗就決定修行的成效.

生活的困境直接關連到個人現存的業,
以修行的成就去面對生活裡每一刻發生的事,
才是真正用功的焦點課題 !

[ 但用此心 | 賽斯文化出版社 ]

何苦? 苦何?

by: aloon 5.22.2009

真懂苦 你會找到樂

身處絕境 你會看到生機 !

無助 恐懼 毀滅...

原來是自我對話 迸發激活 浴火重生... 的一體兩面

這肉體世界與本我實相的一線意念之隔 ... 真是絕妙...

卻也... 夠折磨人的了 !

















{ photo by Patrick Desmet }

求神問佛

by: aloon 5.21.2009

神... 佛... 不必以特定的"形式"出現
祂 存在風中 也出現在陽光中
神 是花 是雨 是魚 也是仙人掌...
佛 是喜 是怒 是哀 亦是樂

人們 常以為要去教堂 要去廟宇找神 問佛...
其實 神佛就在周遭事物中 道理中 感受中 情緒中
也在你我他的關係中
甚至 就在一呼一吸的氣息中...
當然.. 也在食物中 在科技產品中
在路上 在建築物上 在樹上 在橋上
在天邊 在湖邊 在路邊 在海邊
在米飯裡 在水裡 在青菜水果裡...

眼耳鼻舌身意所及
所感受 所冥想 或念力所達的地方...盡是神佛之境
十方中 自是充滿神性 佛性...
只要停留一會兒
停留在當下... 當下就為你停留
而此時... 神佛就在你心中 !!!

慾望

by: aloon 5.20.2009

慾望 宛如一顆引擎
牽引著感官 ...向前衝去

慾望 並不可怕
不需抑制 更不需聞之色變

就怕 不敢碰 或 抓不好方向
不知這強大的引擎 能將你帶往哪裡
其實
方向 就在你手裡 !
















慾望 宛如癌細胞
侵蝕你的身心... 陷入痛苦

慾望 很可怕
一不小心 就掉入無底深淵 而不自知

只需 面對慾望 了解慾望
悟得自身的生命藍圖
其實
慾望 反能助你 修身養性 !

佛在我心

by: aloon 5.17.2009
















{ photo by Phillysoul11 }

佛 是誰?
佛 是什麼?
佛 在哪裡可找到?
佛 發生在什麼時候?
佛 為什麼要成佛?
佛 如何成佛?

佛 是你

佛 是你的人格

佛 無處不在 且就在你心

佛 無時不在 且就在現在 就在當下

佛 成佛 進化你的人格

佛 處在當下 放下當下 超越當下

人生會議

by: aloon



















{ Photo by Kaveh H. Steppenwolf }

人們
總以為命運是 被安排的
特別是不幸的遭遇 常習慣將之歸咎於是 天註定的...
是來自上天 老天爺的處罰
是來自上輩子的 因果 業障
是欠某人的前世債...

其實
一切的際遇 是人們自己安排的
在投胎前就與相關演員 著手討論人生劇情
或在夢境中 就和對應人士 交流著際遇經驗或下一世的人生劇情
只是 投胎前 喝了孟婆湯 就忘了
或是 從夢境醒來後 隨即投入現實肉體世界 而忽略了
殊不知... 一切的眼前肉體實像... 都是自己安排的 !

說是神明也好 上帝 老天爺 菩薩... whatever you name it... 都好
祂們是靈魂實相界的 學長 學姐 指導員 老師 教授 先進的人格...
總是會在一場場的安排會議 夢境會議中 給人們指導 建議
為的是幫助人們 在肉體世界的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中...
學習經驗 獲得體驗 了悟道理... 參透所謂肉體世界的 人生
如此 才能人們在靈魂實相界中
與祂靈交流經驗 或向更高的教授指導員請益...
以讓自我人格靈魂 通往更高實相境界
也就是所謂的 極樂世界 神佛境界...

人們
自己就是佛 就是神
都是來這肉體世界 ... 體驗的
且體驗自己已事先安排的劇情...
苦即樂 樂亦苦
空即色 色亦空...

想改變眼前肉體實相?
那就得相信自己的神性與佛性
用寬廣的心 去感受 去體會 去轉念 去立地成佛!

開窗

by: aloon 5.04.2009





























Originally uploaded by Badison

不管你房子的坐向
是東 是西 南還是北
你都要 開窗

不管你的心情情緒
是喜 是樂 悲還是愁
你都要 開窗

開你心靈的窗
用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去體驗感受這世界
儘管 周遭 當下 讓您覺得平凡 普通
只要願意開一扇扇的窗
你會發現
這肉體的現實世界與心靈的無涯感受
其掌控權 皆操乎在你的 一個念罷了!

twitter|dazii_works妲己工作室|facebook 阿綸|知識+

facebook

妲己工作室 on Facebook

隨選文章